世纪名人网 > 师德楷模 > 林新堤

林新堤

湖北省特级教师、武汉七一中学副校长

林新堤

  林新堤,湖北省特级教师、武汉七一中学副校长。

  因为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追求,我从一名普通的教师成长为湖北省名师、湖北省特级教师、武汉市教育届名师。从教31年来,我以学习为根,以学生为本,以研究为趣,送走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学生,突破了一个又一个研究课题,获得了一个又一个荣誉。在学生的眼里,我是一个让物理课堂闪耀着灵动光芒的老师;在同事的眼里,我是一个享受教学艺术的学者;但在我自己的心里,我的工作就是师生在一起享受学习的快乐。我以教书育人为快乐,把工作奉献当幸福,因而一路充实,也一路收获。

  一 、执着追求,坚定人生理想

  1981年,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我踏上了教师的三尺讲台。时代赋予了我作为一名教师的光荣使命,无论是在乡间艰苦的环境中,还是在七一中学富有挑战的教学环境中,我都对我的工作充满极大的热忱。在我眼里,教师是一份事业,更是我的人生理想,是一个需要以整个生命去拥抱的人生理想,因而我对工作、对学校、对学生总是存有一份 “恭敬心”、“感恩心”和“执著心”。一个人有了对教育的热爱,才会产生对教育的责任感,才会产生在这个时代教书育人的神圣自豪感与幸福感。热爱自己的事业——事业不同于职业,他要求我们为之付出毕生心血而不悔;关爱自己的学生——学生不同于孩子,他需要我们悉心呵护而不求回报;笃爱自己的名声——名声不同于争名,他激励我们为人师表而纯净如鉴。因为这份热爱,我才更进一步认识到无私奉献是必要的,付出是有意义的;有了这份热爱,人才不那么急功近利,反而培养了宽阔的胸怀,远大的目光和坚强的韧性,自己才更有见识、有学识、有胆识向更高远的目标奋进。

  耕耘在讲台上,我享受到了作为教师的最大的人生乐趣:觉得自己是学生所需要的,是学生所感到亲切的,是能够给学生带来欢乐的;还在创造中感悟到了快乐:备课时突发奇想,上课时智慧碰撞,讨论时激情奔放,交流时收获累累……因为有了爱的色彩,所以辛劳不再是辛劳,问题也不再是问题,一切都成为了教育创造的契机。霍懋征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有爱,教育之路才会越走越宽,有爱,教育就会变成享受。

  二、求索进取,提升学识修养

  时代在前进,教育必须与时俱进。要想成为真正的人师,学习的速度务必大于教育变革的进度。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克服浮躁的情绪,站在“三个面向”的高度实施素质教育,只有勤于学习,善于思考,敢为人先,才能站在时代的前列。自踏上讲台的那一刻起,我就告诫自己:老师站得多高,学生就能看得多远;老师的肩膀有多高,学生的起点就有多高。为了给所讲授的学科,所教授的学生,所从事的事业一个更高的高度,我从没有松懈过自身攀登,从未懈怠过自主学习,把学习当做是生活常态。

  我进修学习了物理硕士课程,参加省骨干教师培训班,参加华东师大举办的市学科带头人高级研修班学习,聆听专家的教诲,从理论的高度对物理学科的生活性、开放性、综合性、探究性、跨越性有了更系统的认识,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开阔了自己的眼界,也更新自己的观念。

  我还从大量教育教学书刊中汲取营养。除了查阅本专业的书籍外,我还经常看看其它学科的书籍。我觉得只有多看书,看多家之言,才能融汇贯通,才能领会到理论的精神实质。教师学理论就象蜜蜂采花粉,叮在一朵花上绝不会酿出蜜来,需要在成千上万朵花上采集花粉,再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才能酿出蜜来。教师学了几家几派,甚至几十家几十派理论中合理的部分,来应用于自己的工作实践,应用于发展自己的教学风格、个性与特长,那就一定能提高教学效率,一定能酿出甜甜的教学之蜜。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坚持整理教育教学经验,坚持写读书心得,常常是“夜深灯火照书屋,半床明月半床书”,却也收获颇丰。

  为了更好的提升自我,我还经常深入课堂听课评课取长补短。七一中学理化组是一个积极向上,科研气氛非常浓厚的教研组,他们有各自不同的教学特点,有的上课活灵活现,有动人的教学气氛;有的严谨扎实,滴水不漏;有的教学语言生动活泼,令人难忘;有的解题功底深厚,擅长培优竞赛。从他们的身上我吸起营养,内化成教学和教研精细化,力争做到管理精通、教研精彩、教艺精湛、练习精编、答题精致。

  一直以来我都本着“人人是学习之人,时时是学习之时,处处是学习之处,事事是学习之事”的理念,全方位加强自身学习与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艺术和文化修养,不断地磨砺自己的思想意志,积淀自己的人文底蕴,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这为我的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开拓创新,锤炼教学艺术

  1985年中共中央颁发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素质教育的春风吹进了校园,紧接着创新教育的概念走进课堂,不久探究式学习方式接踵而至……各种新的理念不断的扑面而来。我认识到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需要不断开拓与创新。朱永新教授曾经说,“一个理想的教师,他应该是个天生不安分、会做梦的老师。教育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的内涵与主体都不同。只有具有强烈的冲动、愿望、使命感,才能提出问题,才能拥有诗意的教育生活。”因此我时刻关注课程改革的新动态,把握教育教学的发展脉搏,努力锤炼教学艺术,寻找属于自己独特的教学特色。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好物理需要学思结合,学问结合,学用结合,教师要营造形动、心动、神动的课堂境界。我曾用一块木板,几根导线、几个开关和电灯组成“电学多功能演示仪”,也曾用漆包铜线制成水位报警器,还曾用一个底部钻了十多个小孔的雪碧瓶做教具,上了一堂生动的示范课,这样生活化的物理课堂深深的吸引了学生,使学生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了乐学,才能善学。而善学方法是法宝,内容是关键,我们一起在生活中提问,在提问中互动,在互动中生成,在生成中共享。这样以物喻理,润物无声的物理教学清如池水,无雕琢之痕,无造作之相,立足于学生,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观察---思考---质疑---探究——释疑----创新”的教学模式和“快乐、严谨、参与、超越”的教学风格。在这种模式中,学生在仔细观察中对物理产生浓厚兴趣,在独立思考中激发了强烈求知欲,在不断质疑中敢于挑战自我,在自主探究中锻炼双手灵活度,在合作释疑中提升思维深度,在尝试创新中开拓思维广度。而在这一过程,我又是以风趣幽默的语言,让学生感知快乐;以慎密的讲解,让学生思维严谨;以丰富的内容,让学生忘我参与;以鼓励的方式,让学生不断超越。就是这样的一堂一堂的物理课为学生提供一个激发创造的“磁场”,用这个“磁场”激发更多学生创造,而发现、质疑、探究、释疑、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得以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自我的可持续性发展得以实现。

  其实高效课堂教学并非那样难。只要我们以教为主导,以生为主体,以思为主线,以练为主轴,教学起点低一点,坡度小一点,探究多一点,趣味多一点,教艺精一点,把复杂的事简单化,把简单的事流程化,把流程的事定量化,把定量的事信息化,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构建和谐课堂,使课堂的的效益最大化,课堂才真正成为视、听、思、创的盛宴,又岂能不是享受呢?

  不仅如此,这种效益还延伸到了课外,我的学生不仅在中考中发挥出色,而且在全国应用物理知识竞赛中所拿金牌达60多枚,总数居全省榜首,两次创我市一校双金杯的记录,也创造了七一中学史上的金牌神话;我的学生制作的“保安插座”、“万用表HEF档的改进”两项小发明双双获得湖北省青少年发明创造三等奖,忆利达青少年发明奖和武汉市第八届青少年小发明小论文比赛二等奖。而我也两度荣膺全国应用物理知识竞赛“金牌教练”、“功勋教练”称号,媒体记者来采访时问其中的奥秘何在?奥秘何在?无它,只是因为我在学生的平时训练中注意了精编试题,分层作业,练习源于课本,活于课本,高于课本,把握好训练的广度、坡度、深度、难度、区分度、信度、效度、速度、亮度、精度;帮助学生建立错题集,强化学习的重要点;建立教学案,形成减负增效的制高点;建立典型题库,把握能力的突破点。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方式,都能找到自己的提升空间。唯有如此,减负增效才不是空话,你的教学风格和特色,也不再只是你个人的标签,而是师生之间达成的共识。

  法国作家雨果说:没有风格你可能也会成功,但是你的成功是一时的,你有了自己的风格,你才可以永远成功。风格是通向未来的一把钥匙,你要走得更高,走得更远,更好,你手中得有一把叫做风格的钥匙。因此,作为教师,应始终对教学工作充满新鲜感,要有在高峰上生存的勇气,要用激情和理智编织自己的教学风格,在教学生涯中沉淀你的学识,你的技能,你的文化,你的人格,你的经验,然后提升它们,找寻到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

  四、积淀升华,整合教育理念

  在多年教育实践中,我逐渐认识到,教育不应停留在直觉的把握、经验的感悟上,而应从理清结构、把握关系的角度,运用理论对实践的现象进行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从理论上思考教育教学问题,始终保持敏锐的学术意识。我希望成为一名智慧型教师,专家型教师,为学生的智慧人生奠基,带出一批批充满智慧、富有创造力的学生。所以在教学中研究、在探索中感悟、在实践中反思、在思考中生成智慧,希望用一生的精力,去追寻充满智慧的教育,去追逐智慧教育之梦。

  深入的研究是成为智慧型专家型教师的关键。我认为教师开展研究不是花精力去研究高深的教育教学理论,而应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作为研究对象,持续不断地对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反思。课前广思,课中慎思,课后反思,把自觉的、持久的、深刻的反思当成了生活和工作的习惯。是否愿意花时间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是教师是否具有专业素养的标志,要想在教育研究中取得创造性的成果,勤于笔耕自己的反思是一个重要手段。我有一个写专业日记的习惯,在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产生的点点滴滴,在教研活动中教师的言论、观点;课堂教学过程中对某个问题的理解,学生问题中的闪光点,都通过整理、归纳、反思以随笔的形式记下来,在我的日记中既有问题的思考,也有成功的喜悦,更有自己的感悟。我整合这些思考和感悟,形成科研成果。

  我把在物理知识方面的思考进行整理,撰写了论文《摩擦力第一轮复习设计意图》、《对并联电阻单调性的探究》、《探究黑箱之谜》、《探究水温变化的运动规律》、《探究武汉中心城区形成热岛效应的原因和对策》、《小发明三则》等;我将教学中有效地方式方法进行提炼,撰写了论文《导学探索自主创新教学模式》、《科学探究是提高科学课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策略》、《新理念 新课标 新方法》、《初中减负增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等,我将教学管理中的体会进行归纳,撰写了论文《如何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等。这些教研成果,有的获国家级省市级奖项,有的被相关刊物登载,有的被同行认可并被广泛推行,这让我觉得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科研方面是大有可为的,既可在理论研究方面总结自我、提升自己,同时更是为自己创造了一个与同行、专家共同交流的平台。

  也因为在理论研究方面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和见解,近年来,我被聘为江岸区中小学校课程评审委员会委员、市继教培训特聘教师、省特级教师巡回讲学成员等,担当起培养青年教师的重要任务。我在省、市、区教师作过40多场专题报告,悉心指导青年教师进行课堂艺术设计,完成科研论文写作。这些年,我亲自指导的青年教师刘俊等多名教师,有20多人次获国家、省、市级优质课比赛一等奖,有40余篇教科研论文获国家、省、市级一等奖。其中有数十名教师已挑起大梁,成为学科带头人。我所在的理化生组被评为“武汉市优秀备课组”,被江岸区政府授予“红旗班组”。在这个过程中,我感觉到,学习--选择——实践——反思——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实践可以给我们的教研提供依据,而当我们找到教学规律时,这一规律又进一步促进了我们的教学活动,使我们能站在更高的角度来掌控我们的教学,从而又产生了新的领悟,就这样以学促教,以教促研,以研督教,我们的教育教学才能常干常新,不断创造,达到教学的更高境界。而对于我个人来说,研究已成为我的一种工作常态,在教学中,在交流中,在学习中,无处不是研究的平台与机会,无处不是飞跃的灵感与阶梯。也许,每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对于工作,用心与用力不一样,用心就要把教育工作看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不断地想着它、念着它、琢磨它、感悟它、享受它,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工作的快乐。

  静心地学习,只有宁静方能致远;开心地工作,只有开导方能和谐;尽心地教学,只有尽力方能创优;专心地钻研,只有专注方能创新”,这是我从教三十年坚守的执教理念。

  教师是清苦的,如果为名利所累,怎么能静下心来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呢?如果没有奉献,那么如何获得真正的幸福?我一直扑在教学的第一线,送走了27届毕业生,昔日的学生已经走上了工作岗位,我感觉到生命在延续,一种幸福感油然而生。看到学生渴求知识的眼睛,我充满激情;看到家长信任的目光,我坚定信念;看到一批批学生学有所成,我感到幸福;看到青年教师的不断进步,我感到欣慰。我用爱心对待每一个学生,用真诚尊重每一位家长,用耐心帮助每一个教师,而我收获的是永远的快乐。

  如果你把工作当事业做,把工作当作幸福,你就会真正幸福,因此我以朴素的感情,调整自已的心态;以奉献的精神,从事崇高的事业;以高超的技艺,展示个人的才华;以不断的追求,提升幸福的高度。“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过去的已经是历史,未来的道路还漫长,我坚信,在未来的教学生涯中,我的人生将因为热爱、执着、真诚而更加幸福!

猜您感兴趣

师德楷模

林姓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