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名人网 > 名医风采 > 何成礼

何成礼

襄阳市中医医院骨科名誉主任

  何成礼,1921年出生于襄阳伙牌,在四五岁时,祖父何勤本就过世了,他的医术是跟父亲何开贵学的。在学医之前,他要先学文化,6年私塾,何成礼饱读经史百家,博览医学经典,为以后的悬壶生涯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其十五、六岁即随叔父们出诊,20岁开始,在邓湖的“保和堂”药店正式立业行医。1946年,何成礼只身来到襄樊市定中街“杨寿春”药铺坐堂行医,名气渐大。 解放后,何成礼热爱新中国,热爱社会主义,参加爱国卫生运动。1954年市卫生科推荐他去省中医进修学校学习,1955年学习回来后,组织了襄樊市第一个中西医联合诊所。此间,受省中医进修学校聘请为该校第二届函授班襄樊辅导站辅导员。1956年,省卫生厅拨专款6000元扶助该所,并第一个将联合诊所改为卫生所。1957年该所在何成礼的带领下,与二所、三所一道首先组建了中医院。 1957年,何成礼当选为人民代表,光荣出席了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同年被评为湖北省防治疾病先进工作者,并出席了此次代表大会。中医院成立后,即设有骨科。在第一门诊部内,当时只有三人:何成礼兼门诊部主任,护理员周绍贤,学徒何成斌。1958年春,增加医生杨保清。门诊部用房仅20平方米,一张诊断床、一张换药桌、一张诊断桌和几个椅凳。当时,骨科医生诊治患者是以手触摸诊断治疗四肢闭合性骨折、关节脱位、关节扭伤、跌打损伤为主,也治疗些开放性骨折和痈疽疮疡等症。日门诊量约三、四十人次。1959年何成礼去武汉市学习三个月的柳枝接骨技术,回院也做过实验,但因“文革”而中断。1960年开始,骨科设了6张病床。为了减轻医生的劳动,提高整复效果,骨科搞技术革新,由何成礼设计制作了整复床、牵引架、上肢整复架、下颌关节整复椅,这在连一件医疗设备都没有的年代,起了很大的作用。下颌关节整复椅平时作靠椅,有病人可作整复用,一直保留至今。 1956-1978年间,何成礼分别为市政协第五、六届党委、市政协委员、中华全国中医学会襄阳分会理事。1975年任襄樊市 中医医院骨科主任。1980年晋升为主治医师,1987年被聘为副主任医师,退休后被襄樊市中医医院返聘为主任医师和骨科名誉主任。何成礼从事骨科临床工作,大部分精力奉献于繁忙的诊务之中,稍有空暇即对骨科的常见病及疑难病做了一些研究性总结,先后写出了《活血镇痛散的改进及临床应用》(收入1957年《防治疾病论文汇编》)、《祛腐生肌散和药锭的临床应用》、《收敛生肌散的临床应用》、《下颌关节整复椅》(收入《全国中医骨伤科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中医研究院骨伤科研究所,1983年12月北京)及《生肌玉红膏改进的临床应用》(1986年5月全国中医骨伤科药物疗法学术交流会交流稿)。何成礼在半个多世纪的悬壶生涯中,毫不保留自己的医术,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深得其真传的弟子,从而使中医院骨科有了一个强大的人才阵容。1993年12月,在名老中医何成礼行医五十年之际,医院为他举行了行医五十周年庆典活动。为了继承和发扬何氏正骨传统医学,医院确认何继洲(何成礼大儿子)以及高峰(已故)、汪必武三人成为何成礼中医正骨继承人,他们遂成为“襄阳何氏正骨”第四代传承人。

猜您感兴趣

名医风采

何姓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