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名人网 > 名医风采 > 林章雅

林章雅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

  林章雅,男,1962年7月出生,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福建省疼痛医学学科带头人。他从医34年,忠诚党的卫生健康事业,在神经外科和疼痛医学领域成果丰硕;他甘为人梯,忠于党的医学教育事业,曾率队以全国第一名获得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特等奖;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他靠前指挥、精准施策,以忠诚履职、实干担当答好“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时代答卷;他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建设人民满意医院;他爱岗敬业,夜以继日扑在医院党建、医学、教学、科研、管理、文化建设上。在他带领下,医院在2020、2021年度“国考”复旦版“中国医院综合排行百强榜”中,居福建省榜首;在福建省公立医院院长绩效考核、总会计师绩效考核中多次蝉联全省第一;他个人荣获全国住院医师心中好老师、白求恩式好医生,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福建省优秀教师、福建省最美教师、福建省优秀党务工作者等多项殊荣。

  业精于勤,医者情怀大爱无疆

  医者,除疾治病救人也。他从医34年,在神经外科和疼痛医学领域造诣深厚,兼任中国医院协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疼痛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福建省医师协会疼痛科医师分会会长、福建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颅脑损伤学组副组长、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神经损伤与修复分会委员多项学术任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我国是脑卒中和颅脑创伤的高发地区,这类神经外科重症疾病的特点就是急、重、险,病情变化快且经常合并全身多器官衰竭。一个普通的下午,一个中年男性不慎从福州某工地上四米高的脚手架上坠落,头部着地,当场昏迷,送到医院时左侧瞳孔已散大。时间就是生命。他带领专家团队以最快速度做了颅脑 CT,也证实了他的判断——患者右侧额颞顶急性硬膜下血肿,量约 60ml。在他指挥下,医院以最快速度开通绿色通道,直接将患者从抢救室送到手术室手术。术后一周,患者神志清楚,术后3周出院。他说,神经外科医生是“刀尖上的舞者”,要在第一时间快速做出准确判断,制定精准治疗方案,与死亡赛跑,这不仅考验神经外科医生的能力和水平,也考验医生的胆识和魄力。唯有业精于勤,才能不负患者的信赖。

  他还对疼痛外科手术进行创新,率先在福建省内开展一系列疼痛治疗新技术,包括等离子髓核消融、富血小板血浆治疗、神经调控等。在他带领下,福建疼痛医学发展迅速,其中超声引导肌肉骨骼神经系统介入治疗技术长期位于全国领先水平。

  对于焦虑的病人家属,他善于用简短轻松诙谐的口吻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比如,用“久了生了锈的铁质水管”来解释脑梗,“一颗摔在地上的西瓜”来形容脑外伤……这些形象而生动的比喻让毫无专业知识的家属瞬间理解,加上耐心细致地为家属讲解治疗方法,大大减少了家属因不了解病情带来的恐慌,增加了战胜病魔的信心,相当于给他们服下一颗定心丸。

  为了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惠及更多的人民群众,他带领医院持续开展对口支援并扩大医联体“朋友圈”。与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人民医院、建宁县总医院、周宁县总医院和连江县总医院建立“组团式”对口支援关系。与泰宁县总医院、永春县总医院、永泰县总医院、古田县总医院和泉港区医院建立对口支援关系并开展工作。主要以胸痛、卒中、创伤、呼吸、儿童五大中心建设为基础,提高基层诊疗能力和诊疗水平。

  甘为人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他常说“治疗病人是为了今天,教育学生是为了明天。”他常常告诫学生、青年医生:“博学而后成医,厚德而后为医,谨慎而后行医。医生是一份神圣而又伟大的职业,救死扶伤,医术和医德同等重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了党的医学教育事业,他总是身体力行,率先垂范。”

  他从数十年的临床教学中总结出了自己的带教法宝:“从临床中来,到教学中去,最后服务临床和科研。”如何实践这一闭环理论?他充分利用自己的跨界优势,作为福建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颅脑损伤学组副组长,他时常要到现场指挥急救。待病人病情稳定之后,他会马上召集科室的临床学生进行病例讨论,对病人病情及处理方式进行详细分析,研究确定下一步处理方法。不管多复杂的病情,他总能用缜密的临床思维分析,将临床理论知识融汇于实践中,提纲挈领地传授给学生。与此同时,他总能提出课本上找不到却有相关联的知识点,贯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自觉查找相关文献,找到关键点,对学生倾囊相授,毫无保留。

  正是这样的言传身教,他带出了一支能征善战的队伍,在2016年5月,他带队参加第七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总决赛,以全国第一名佳绩荣获特等奖,此后又在2021年再获全国“银奖”。

  学生们对于他的崇敬,自创了一首“打油诗”赠与:“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有良师指路。有师如林,天堑也当变通途!”。

  精勤广博,攻坚克难勇攀高峰

  研者,寻根究底求真也。他深谙:医学是一门日新月异的学科。现在的神经外科手术和十年前比起来简直是天壤之别。做一名医生、做一名教师都必须要有科研能力。

  为此,在加强学科建设的同时,他积极开展临床与教学研究,近年来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教育厅等多项科研、教改课题。其中,他主持的《医学生临床考核应用情景模式与标准化病人相结合的探索研究》获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社科A类项目;其总策划并由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的《临床医学技能教程》规范了我省临床技能操作的教学,获 2016—2018 年中华医学会教育技术优秀成果奖;其主要负责的《医学生临床综合能力培养体系的建立与实践》获福建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其主持的《基于医学岗位胜任力的“二分四化”医学生临床操作能力培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获福建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呕心沥血,建区域医疗高地

  “不及时施救,就没命了”,周密安排完一台凌晨创伤中心的急诊手术,他顾不上休息,又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作为医院党委书记,他深知,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是党领导的卫生健康战线的生力军,是党联系人民、服务群众的重要窗口。医生要常怀为民之心,医院要多兴利民之事。

  为了百姓“大病不出省”,建区域医疗高地,医院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合作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华山医院福建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滨海院区)。从2017年筹建伊始,到2021年5月开诊,再到如今迅猛发展,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离不开他的参与和推动。如今,医院滨海院区开放床位970张,床位使用率近90%;三、四级手术占比近90%;开展102项国际国内先进新技术,其中4项国际首创,73项为福建省首创;获批成为福州新区急救中心;建成融MR、CT、DSA为一体的复合手术室达国际一流水准,完成12例海陆空联动紧急救援;全省最大、最先进的高压氧舱开诊;国内最先进、规模最大的核医学科投用;启动“华福·福垂体”融合病房工作;引进了两支国家级创新团队。

  特别是在人才建设上,他亲自抓、亲自管,引进华山医院感染科张文宏教授团队,主导医院感染楼和感染医学学科群的建设;引进华山医院消化科刘杰教授团队,开展肿瘤精准免疫治疗,使得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医教研迅速得以提升。而医院1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资助,实现了福建卫生事业零的突破。

  忠诚担当,不负人民不负党

  大爱无疆不仅体现在日常的救死扶伤,更体现在疫情时的忠诚担当。他担任医院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以高度的政治站位,快速响应党中央和福建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常备不懈地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坚决筑牢疫情防控防护墙。

  他亲自部署,共计派出精兵强将6702人次全力支援武汉宜昌上海西藏海南泉州等地的抗疫工作。2020年春节,大年初二,医院党委发出援鄂倡议,近千名医护员工请战,不到1小时首批援武汉医疗队员集结完毕。2022年 3月,医院接到驰援泉州的紧急任务,他第一时间召开班子会议,决定尽锐出征!不到三个小时,他就集结了医院史上规模最大、实力最强、专业最全的支援医疗队。2022年12月,根据国家疾控政策调整,他迅速部署调整防控措施,统筹并整合院内优势医疗资源,集成攻关,全院共开设48个新冠救治专区,共计1245个床位,提升急诊和危重症救治能力,保障新冠患者收治,累计收治新冠相关患者16506人次(高峰期达893人/日),累计重症、危重症患者761人次(高峰期达266人/日),打了一场非常漂亮的抗击新冠病毒感染收官战。

  近年来,医院在2020、2021年度“国考”中,排名全国42名,居福建省榜首;复旦版“中国医院综合排行百强榜”全国84名,福建省第一;7个专科获全国提名,一个专科首进全国十强,系我省零的突破;3个专科进入华东区前五,21个专科获华东区提名,上榜专科数均居全省第一;连续3年进入华东区综合医院前20强,省内唯一;全省公立医院院长绩效考核、总会计师绩效考核全省第一;获首届中国医院科普声誉榜第40名,全省唯一。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他用敬业奉献答好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时代答卷,用实干担当展现了“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政治担当。

猜您感兴趣

名医风采

林姓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