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名人网 > 文化艺术 > 徐荣耀

徐荣耀

宜都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

徐荣耀

  徐荣耀,男,1949年1月出生,湖北省宜都市红花套镇人。系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湖北省曲艺家协会理事、宜昌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宜都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故事学会主席。徐荣耀从事故事演讲、曲艺创作、民间文学搜集整理50余年、出版故事专著40部、培养弟子3000人、捐赠图书2万册,创作表演故事千余个。曾获得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中华大众文学奖、中国文艺群星奖等各类大奖52项,先后荣获“宜昌楷模”、“荆楚楷模”、“中国好人”等荣誉称号。

  “故事多多载五车,绘声绘色若悬河,一张铁嘴行天下,荣耀一生万世歌”,着名诗词楹联作家龚志富用四句话概括了中国故事家徐荣耀的故事成果,50多年来,他用一个个故事串联起自己精彩的故事人生。他把宜都故事从乡间僻壤讲到繁华都市,讲到工厂机关、讲到学校军营,讲到宜昌所有的县市区,讲到湖北剧场、洪山礼堂,讲到了深圳“世界之窗”和上海“东方明珠”,讲到北京“老舍茶馆”和人民大会堂。

  求学路上,展艺术天赋

  徐荣耀出生于1949年1月5日,家中排行老大。父亲是江苏兴化人,抗日战争时曾任国民革命军军需营长。在徐荣耀儿时的记忆里,父亲是个血战过台儿庄,刺杀过三个日本鬼子的“抗日英雄”。1947年,父亲因病离开部队,因为结识了母亲,才最后落户在宜都红花套定居。

  徐荣耀7岁上小学,其父曾经的“伪营长”身份,竟莫名地被扣上“历史反革命”的罪名,并含冤入狱,徐荣耀的身份也瞬间变成了“罪人”的儿子。小学毕业后,徐荣耀因为“根不正,苗不红”而没能升上初中,先后到长阳、父亲老家江苏兴化等地求学。12岁时,江苏淮剧兴起,聪敏勤奋的徐荣耀在姑父的帮助下,加入了当地的一个淮剧团当学徒。当时的徐荣耀,本是没有机会参加任何演出的,但是他很快就学会了演唱《芦荡火种》(《沙家浜》前身),和一帮子同龄的学徒相比,显出了惊人的文艺天赋。尽管孤身一人、极度贫困,少年徐荣耀单薄的就像一根牙签,但因为聪慧乖巧,淮剧团上上下下,都很喜欢他,只要有空,也主动教授这个苦孩子二胡、笛子、京剧等其他才艺。“尽管当时条件异常艰苦,但我依旧很感谢那段时光,因为它启蒙了我的文艺梦,为我日后走上故事创作演讲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淮剧团里那些非亲非故,却待我如亲人般的师傅们,我永远感激。”徐荣耀回忆起苦难的童年时,每每提到这一段,眼神总是突然明亮起来,放佛瞬间又变回了那个在月光下浅吟轻唱的青葱少年。

  机遇难逢,与故事结缘

  1966年,徐荣耀从江苏回到了宜昌,到红花套镇缝纫社学裁缝手艺,1970年"上山下乡"到蔡冲大队落户种田,1972年3月,徐荣耀被推荐为大队图书室管理员。为了丰富当地人民的文化生活,大队从武汉运来了许多书籍,在当地兴建了一个文化室,让徐荣耀管理。为了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占领农村文化阵地,大队决定让徐荣耀在劳动间隙为农民讲故事,丰富农民生活。

  为讲好故事,徐荣耀常跑到大队文化室阅览书报,拼命地吮吸养料。晚上就在家背段子,编动作,细心揣摩,练熟了先讲给爱人听。徐荣耀送到田间地头的第一个新故事是反映农村新风尚的《七叶一枝花》,农民朋友们听后一个个都笑弯了腰,那苦中觅乐的生动场面深深地感动了徐荣耀,徐荣耀从此与故事结下了不解之缘。

  业精于勤,成故事乡长

  1980年,他被调到宜都市文化馆工作,在收集民间故事的几十年里,徐荣耀整整骑坏了23辆自行车,自行车坏了修,修好了再骑。宜都民协会员熊倬锟见他的自行车漆色脱落,主动掏钱给他买了一辆山地自行车,可他因为旧自行车还能骑,一直舍不得骑新的。

  凭着这股劲,30余年间,徐荣耀走遍了宜都各个乡镇、村组,寻访了180位民间艺人和民间故事传人,搜集到2400多则民间故事,从2002年到2007年,徐荣耀在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先后出版了《杨守敬故事》中英日文版、《宜都地名故事》、《陆逊故事》、《汪莲故事》、《宜都桥故事》、《宜都古树传奇》等7部系列丛书。2005年8月,宜都民间故事集成入选《中国民间四库全书》;2010年10月,《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宜都卷》荣获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文学作品奖。

  2000年,宜都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故事之乡”称号。作为宜都故事的“领头雁”,徐荣耀被大家戏称为“中国民间故事之乡”的“乡长”。

  民间故事,植根民间,火塘边、田埂上,老百姓喜欢听“讲古”,在故事中放松心灵、稀释烦闷。徐荣耀将民间故事从乡间僻壤讲到繁华都市,讲到工厂机关,讲到学校军营,讲到北京“老舍茶馆”和人民大会堂,并问鼎民间文学最高奖——山花奖。

  2007年12月,徐荣耀参加中国首届故事节,斩获银奖,被授予“中国故事家”称号。

  2017年4月,徐荣耀当选“荆楚楷模”;2017年6月,徐荣耀入选“中国好人”;2017年12月,获“宜昌市道德模范”荣誉称号。

  春风化雨,播文明火种

  徐荣耀的价值观,也融入了他的故事,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有一次,徐荣耀遇到几个老朋友,却都不搭理他。后来一问才知,这些朋友是去求仙,为表虔诚不便说话。由此,徐荣耀创作出了《张裁缝求仙》,用故事的形式,告诫乡亲求仙拜佛的迷信思想要不得。

  常在田头,自知民情。徐荣耀看到农村有子女不赡养老人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创作了《樱桃红了》《王局长埋爹》《良心》《有了媳妇忘了娘》等故事,并在多个场合演讲。因为这些故事讲的都是身边的人和事,一些子女在下面听得坐立不安,受了委屈的老人们被故事感动得泪光盈盈。

  2013年年关临近,别人在忙年,徐荣耀却怀揣宜昌市民协发给他的1万元奖金,给基层20多个民间故事传人拜年,一一分发红包。2015年2月,宜都市举行首届杨守敬文艺奖评选,授予徐荣耀终身成就奖,他又将1万多元奖金捐赠给了20多名民间文艺工作者,鼓励大家为弘扬宜都民间文艺继续努力。

  “宅心仁厚,对他人充满爱”。徐荣耀的思想境界和人格魅力使越来越多的民间艺人和他成为朋友,家长们也放心把孩子送到他门下学故事。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后,徐荣耀成立“荣耀宣讲团”,运用无舞台无主持、短平快的形式在宜都城市街区、田间地头、学校课堂等地宣讲十九大精神15场次,真正让十九大精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我的故事就是要歌颂真善美 ”,徐荣耀于是说。

  “从艺这么多年,无数个优秀作品都以弘扬正能量为主”,宜都市政协原副主席裴学明说,“徐荣耀用故事传播真善美,用崇高的品质吸引人,这一点很重要,也很让人敬佩,一辈子认真做好一件事,就够了”。

  痴迷民间文化50多年,徐荣耀用故事弘扬正气、针砭时弊、言传身教,用“一辈子认真做好一件事”的劲头,从始至终,弘扬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薪火相传,传文化根脉

  2001年,徐荣耀退休。看中“徐荣耀”这个文化品牌,各种邀约接踵而来:有人邀他到文化公司任职,有人请他担任故事栏目主持人。

  徐荣耀不为所动。有件更紧迫的事萦绕心头:当年采访过的300多名民间故事传承人大多辞世,宜都故事今后谁来讲?

  奔走的脚步仍不能停歇。

  他成立故事传习基地,在宜都5所学校设辅导班,培养了3000多名学子。

  他和其他艺人频繁进企业、进校园讲故事。如今,40万人的宜都,张口能讲三四个故事的人达10万。

  徐荣耀也牵头举办了数十期民间故事培训班,发展会员200多名,其中长期活跃在乡间大舞台的民间故事达人有20多位。他还带着“故事小明星”们参加多项国家级赛事,并频频斩金夺银。

  新的继承者们正在崛起,而当年给徐荣耀讲故事的那些人已经远去。新旧交融的情景,时常牵动着他的内心,也激励着他。

  徐荣耀说,他希望这些正在茁壮成长的继承者们,能像接任一项重要的历史使命一样,将这些民间故事永远地传承和发扬下去。

猜您感兴趣

文化艺术

徐姓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