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名人网 > 群英荟萃 > 张献斌

张献斌

丽水市莲都区丽新乡农技站原站长

张献斌

  张献斌,男,汉族,1958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丽新乡农技站原站长。1996年,荣获“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2008年主持的上塘畈村水稻示范方获得“浙江省优质高产示范方”。曾荣获丽水市粮食生产先进工作者、莲都区农业信息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他的箱子,压着8万多元的赊款条,欠款人是丽新乡53名村民;

  他的房子,盖了20年后才装修,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也没有住过;

  他的车子,是村民们随叫随到的“便民车”;

  他的身子,倒在了为农民卖柑橘的路上,再也没有站起来……

  他就是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丽新乡农技站原站长张献斌。虽然离他去世已有7个多月,但乡亲们还是一遍遍念叨着那个农资店、那辆农用车、那位平凡的农技站长的故事。

  乡情难舍扎根基层三十年

  丽新乡是一个地处大山深处、经济落后的畲族乡镇。“这地方穷,更需要我想办法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为了这个心愿,原本有机会进城的张献斌,在这里一干就是30年。

  知道的人都说,他是苦了自己造福了乡亲。

  多年前,丽新乡就有农民种茶叶,可效益一直不高。1998年,茶农钟凤鸣在自家的老茶园里,意外发现了几株发芽特别早、茶味特别香的茶树变异单株。他马上去找茶叶技术员张献斌。

  凭着敏锐的专业眼光,张献斌断定这茶树有培育价值。于是,他陪着钟凤鸣一家,一头扎进了茶山,一枝枝地教他们修剪,一株株扦插,一棵棵移植……每天早上,家人还在睡梦中,他就早早地上山了。整整3个多月,女儿只见过他2次。

  培育茶苗要钱,可钟凤鸣家里经济困难。张献斌二话不说,东拼西凑,还把家里准备装修房子的钱全垫了出来,前前后后共垫付了3万多元,帮助他们种植了100多亩茶叶新品种。张献斌给这个新品种取名“丽早香”,意思是产自丽水、发芽早、茶味香。几年后,钟凤鸣家茶叶年收入30多万元,他们逢人便说,张献斌是他们的大恩人!

  一家富了不算富。看好了市场,张献斌就挨家挨户动员村民调整种植结构,发展名茶生产。帮忙落实茶叶种植面积,邀请专家到村培训,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主动帮助购买茶叶机械……短短4年,丽新乡新增茶园面积1 723亩,“丽早香”成了名优茶,价格最高时每公斤卖到了1 500元。2005年,他帮助联系了丽水市有名的茶叶公司,与村民签订了依托加工与茶叶销售合同,村民们种茶的效益大大提高。说起这件事,大伙儿都从心底里感激他。

  张献斌就是这样,农民没钱买化肥农药,赊给你;没钱致富创业,借给你。家人整理他留下的遗物时,意外发现了压在箱底的53张借据,加起来共有8.87万元,最少的几十元,多的上万元,一张张都是张献斌对农民兄弟的真心。

  房子盖了二十年未住一天

  张献斌有六个兄弟姐妹,他排行第二。在生活中,他不但关爱妻子,还把两个女儿都培养上了大学,父母由他和妻子照顾。最令人感动的是,他还一直照顾着从小就残疾的弟弟。

  2008年9月份之前,张献斌还只是个差额拨款人员,月工资不到1 000元。可他家里的开支却比别人要大得多,多的时候,有十几口人吃饭。张献斌不仅上有老、下有小,还要承担弟弟一家的生活费用。当年弟弟突发疾病,不得不动手术,张献斌为此花光了所有的积蓄。弟弟的命是保住了,可还是留了残疾。张献斌和妻子商量,把年迈的父母和弟弟一家四口都从大山里接出来照顾。

  打工,后来在外地开了一家小超市,一家的收入才有所增长。可张献斌却经常把钱借给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家里也没有留下多余的钱。为这事,妻子没少和他红脸。可他那句“乡里乡亲的,谁没有难的时候,拉他一把兴许就过去了”打动了妻子,所以妻子每次都让步了。

  至今,张献斌一家仍租住在离丽新乡十几里的老竹镇,一幢20世纪50年代的破旧老房子。家里最值钱的家当就是一台电脑和一台电视机,剩下的就是些破旧家具,以及一箱箱书籍。已掉漆的木箱,是结婚时妻子的嫁妆;一个褪色的五斗柜,是20多年前他被评为茶叶先进技术员时的奖励;用帆布和铁架支成的“大衣柜”里,放着打着补丁的旧衣服。

  在小女儿的记忆里,父亲总是卷着裤腿、趁着夜色进家门。女儿心疼父亲,去年工作了,用工作第一个月挣来的工资,给父亲买了套保暖内衣,可一年过去了,那套衣服还原封不动地压在箱底。

  张献斌与妻子出身都很贫苦。当年,他岳父家的一间破瓦房被木板一分为二,就成了他们的“婚房”。能拥有自己的房子,成了他们最大的愿望。可由于收入拮据,盖房的事一直拖到婚后第七年。大女儿说,为了省钱,父母一有空,就到河滩上挑石运沙,整幢房子的沙石材料全都是父母肩挑背扛到家的。

  一年后,房子的毛坯建好了。恰逢基层农技站改革,鼓励农技员创业,张献斌就开办了基层农资服务点。由于没有多余的资金,房子装修的事情就耽搁了下来。没想到,这一拖,就拖了20年。2008年年底,房子总算是动手装修了,可他,竟然没来得及在里面住一天。

  过度劳累倒在了卖柑橘的路上

  张献斌每天忙忙碌碌,妻子看在眼里、疼在心上。看他来回奔波,妻子买了一辆工具车给他代步。没想到,这辆车竟成了“便民车”。农户有需求,就是农资送货车;站里有需要,随时当“公车”;山村交通不便,只要一个电话,又成了村民的免费“出租车”。只要看到它,大家就知道,张献斌来了。

  几年时间,工具车成了车况不好的“老爷车”,可他从没向站里报销过一分油钱和修理费。6年里,跑了多少路,没人说得清,里程表早就“罢工”了。他去世后,家里想请人把车子从医院开回家,可车子却怎么也发动不了,静静地,像是在等它的主人……

  2008年,丽新乡柑橘大丰收,但价格却低得令人痛心。往年最低价每公斤也能卖0.6元,去年每公斤0.15〜0.16元都卖不出去,张献斌心急如焚。他多方联系,四处奔走。

  为了解决柑橘卖难问题,当时政府出台政策,每卖掉1吨,奖励客商40元。为此,每一笔买卖,张献斌都要到场开具证明。有时候,天没亮,客商就进村收橘子;有时候,天黑了,才来人。他都是随叫随到,毫无怨言。后来,丽新乡的橘子销出九成,居全区第一。其实在倒在卖柑橘路上之前,张献斌就已经感觉到身体不适。女儿劝他去医院检查,他说没时间。没时间去看病,他却有时间带着贩运大户,在村里挨家挨户跑。

  2009年2月21日,星期六,他没歇着,从早上6时一直忙到晚上11时,一整天都在忙着联系柑橘贩运户。

  2月22日,星期天,他仍然没歇着。

  此时,丽新乡柑橘销售量已超过430万公斤,可张献斌还是轻松不下来。他说,农民花了那么多的本钱,投了那么多的劳力,不能让这些柑橘烂在他们手里啊!

  张献斌就是这么被累垮的。

  2月23日,一大早,他就和同事张柏华一起赶往区农业局开水果销售汇报会。路上,同事见他不时捂住胸口,脸色十分难看,一问,才知道头天晚上他又连夜把全乡3 000多户水果种植户的柑橘销售情况重新核查登记了一遍。见豆大的汗珠从他脸上流下,同事建议他赶快去医院,可他执意要去汇报情况。到了区农业局门口,他就已经站立不稳了,大家硬是让他先去了医院。

  2月23日上午10时,张献斌在医院突然昏倒在地,心脏停止了跳动。虽然医院派了最好的医生,用了最好的药,但还是没能挽救他的生命。

  得知消息后,领导来了,同事来了,乡亲们来了……挤满了医院的走廊,不知是谁“哇”的一声哭了出来,随后,走廊里哭成了一片。

  张献斌走了,谁都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医生说,他属于典型的“过劳死”,要是早点来医院检查,不会是这样的结果。

  出殡那天,雨下得特别大,但来为张献斌送行的人还是排了好几里。

  江这边,是张献斌新装修还没来得及住进去的家;江对岸,一片墨绿的茶山上,静静地立着他的坟,向着家的方向。乡亲们说,小张啊,生前你对家里照顾得太少,现在,就多看看自己的家,看看自己的亲人;生前你对茶叶发展牵挂得太多,现在,就继续看着这满山的茶叶年年吐新芽吧!

猜您感兴趣

群英荟萃

张姓名人